图书查询
媒体报道

中国青年报|解锁北大学者的书房:什么书、怎么摆

这个风格的书房,大概是有传承的。吴志攀的导师芮沐先生,住过蔚秀园,书房面积很小,除了书,只有一桌一椅。学生去找他,师母就搬出一把折叠椅,支起来让学生坐。政治学家赵宝煦也是吴志攀的老师,晚年搬到蓝旗营的大房子,有不小的书房,可里面除了他自己的座椅空着之外,其他座椅上也堆着书,客人来了,得搬开这些书,才有地方坐……

文化读书周报|敦煌“草稿”里的迷与秘

敦煌,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,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。敦煌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、丰富的题材和精湛的技艺,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。胡素馨教授的《敦煌画稿: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》一书,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纸本画稿为中心,揭开了敦煌画师创作的神秘面纱。

北京日报|画稿展露莫高窟壁画创作的内核

莫高窟由中国古代艺术家和工匠依山开凿,距今天的敦煌市不远,位于罗布泊和戈壁沙漠的边缘。窟中饰以壁画,其建筑形制因地制宜,从沙漠山坡上开凿而出。在中古中国的佛教与世俗题材绘画作品中,敦煌壁画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现代中文学刊|王璞:东欧“印痕”和困境的联动——再读洪子诚《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》

本文聚焦于洪子诚《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》一书中的东欧文学、文化和理论的“印痕”,沿着洪子诚的思路,探讨社会主义世界文学的历史困境及其联动。而困境联动中的错位、错置、微妙差异乃至“荒谬”,并不应抹去;我们需要“捕捉到一些于今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”,才能够“挣脱历史的虚无感”。

都市快报|一度绝版的《涉渡之舟》再版

《涉度之舟: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》是《浮出历史地表:现代妇女文学研究》的续篇,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与作品(论及张洁、宗璞、谌容、张抗抗、王安忆、铁凝、刘索拉、残雪、池莉等十余位作家),在微观的文本细读和宏观的语境分析之间寻求平衡,突出这一时期世界语境内的中国经验和女性生命经验的独特表达,呈现了女性写作的“花木兰式境遇”——化妆为超越性别的“人”而写作的追求,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,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、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——以及多位女作家寻求超越这一境遇的尝试。本次精装版修订全书文献,增加了少量注释。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