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查询
媒体报道

新京报|《看,国宝》:“青花束莲纹盘”与青花瓷的世界流行故事

作为国内吴文化研究与展示的特色文博机构,吴文化博物馆馆藏了一批吴地出土的国宝级文物,如新石器时期的“黑衣陶刻符贯耳罐”、战国时期的“古琴”、西晋时期的“青瓷扁壶”、明代的“青花束莲纹盘”等。这些国宝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
北京日报|读一读老舍的书,走一走北京的路

老舍先生是一代文学巨匠,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。到今天,他的小说依然深受喜爱,他的戏剧仍旧长演不衰。在文学史上,有些作家被当作反映现实世界的“镜子”,但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看来,老舍更像是“一架多功能的相机”,他的作品在对现实世界的观照中有着更为丰富的视角和意涵。

文汇报|跟着故事去旅行——读《驼峰间:旅行、探险与征服》

—在《驼峰间》的序言里,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达姆罗什教授写道,“本书核心是前现代时期旅行与讲故事的交织”,“这个时期(现代全球化开始的1000年前)最清醒的旅游者随意讲述最离奇的故事,并将其与对外国风俗的最入微的观察并置起来”;反过来,“想象性作家也把去往远方的旅行作为探讨家乡现实问题的方式,通过与异乡风景构成对比来重新审视自己社会的风俗和关怀”。换言之,正是在故乡与他乡、真实与虚构的对比映衬中,旅行中的故事徐徐展开。

北京日报|神话不褪色——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探源与现代回响

当凝视星空时,你是会想起女娲补天的五彩石,还是宙斯手中的雷霆,又或是印度神话中支撑天地的巨龟?这些跨越时空的故事,构成了人类文明最古老的记忆——神话。尽管肤色语言各异,人类对世界的好奇、对生命的敬畏、对善恶的思考,早已在神话中写下共同的注脚。

孔庆东|平民史诗与生命尊严——解码老舍文学的四个维度

老舍,当以心贴心的姿态走进鼓书艺人“开不了口”的沉默,触摸艾青的嘶哑鸟鸣中的家国血泪,最终在穆旦“带血的拥抱”里,见证一个民族从匍匐到挺立的精神史诗。他的文字如长明灯盏,辉映了平民史诗的壮阔,更烛照了每个生命不可褫夺的尊严。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