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创意灯塔,照亮文学青春远行——2016第三届“北大培文杯”在京颁奖
2016-08-01 作者:北大培文 浏览数:4460

谢冕.jpg

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


范曾.jpg

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



朱永新.jpg

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


李敬泽.jpg

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


曹卫东.jpg
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


曹文轩.jpg

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


       8月1日,第三届“北大培文杯”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。来自全国的近千名青少年,用独特的文学创意才华照亮了这座青春的文学殿堂。

       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,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,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,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,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,北京大学宣传部部长蒋朗朗,以及曹文轩、陈晓明、陆绍阳、陈刚、唐金楠、万俊人、孙郁、张福贵、谢有顺、郭冰茹、倪文尖、王尧、滕威、孙民乐、包明德、储朝晖、陈才明、刘川鄂、张莉、谭旭东、黄宾堂、赵瑜、萧立军、邱华栋、顾建平、石一枫、高秀芹、朱竞等高校学者、作家、评论家等共同出席颁奖典礼。

       颁奖典礼在《永远的校园》的诵读声中开启,《永远的校园》作者、大赛顾问谢冕首先致辞,他高度评价了大赛的出色的组织和作品的质量,指出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,保有一份纯粹的文学信念是弥足珍贵的,因为有了这种信念,人生才显现出不同的光彩,不仅是写作水平的提升,更是自我人生从此受益匪浅。在这个意义上,他再一次强调了对大赛的寄语:“文学的希望,在未来,在青年”。

       李敬泽则谈到当今青春文学写作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:一是高度商业化的倾向,二是新“八股文”的倾向,而由北大的创意研究机构主办的“北大培文杯”创意写作大赛,突出发自内心的写作,鼓励问题和立意的自然创新,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以上两种不良写作倾向的纠偏,孩子们只有从真实的心灵出发,自由书写自我,才可以让青春文学回到应有的起点,这也许是大赛对中国青春文学最大的贡献。

       白烨对大赛作品集《倾听未来的声音》作出高度评价。《倾听未来的声音》已出两季,由曹文轩主编并作序,谢有顺作跋,该书收录了第一届、第二届大赛的优秀作品。白烨对书中呈现出的青少年奇崛的想象力、精妙的构思以及大胆的表达感到惊异,认为这是一次“95后的自信发声”,展示了青春写作的新力量,由此看到了一个个生机勃发魅力无限的心灵世界。他勉励在场的所有选手继续“我手写我心”的初心,坚持青春的表意实践,筑造新一代人的思维世界和心灵空间。

       曹卫东教授专门致辞,他鼓励新一代的年轻人,把写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,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甚至作为一种的生存方式,他回顾18世纪的欧洲就奉行举办大赛,法兰西普鲁士都做大赛,既是写作大赛更是知识大赛,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思想观念的交锋。而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已经实现国际化,未来的中英双语写作一定会向主题化方向发展,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来参加大赛,不仅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很多会写作的优秀人才,也要给我们的民族培养更多会思考的优秀人才,更希望通过大赛能培养出更具跨文化交锋能力的人才。

       曹文轩为大赛作特别寄语,他点明了大赛的宗旨,“让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爱上写作,这是对中国教育的特别贡献”。他说,当青少年发自内心的写作凝聚成一种纯粹的力量,只要对他们引导得当,就会为我们时代的文学保留最青春亮丽的基因。写作要求一个人具备优秀的语文表达能力,语文能力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人对文明、文化理解的程度,也可以衡量创造力的潜力到底能达到多大,因此,必须以高度重视语文能力的态度去对待人生、对待写作,才能写出好文章。写作不仅仅体现了写作者基础知识的宽度和长度,更包含了他认知世界、理解社会的能力,而创意写作则是在认知、理解社会的基础上融合进自己感受人生、想象未来、编织梦想的能力,完全体现了人生未来达到的厚度和深度。这就是一直提倡“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”的内在含义。“北大培文杯”为青少年开启了这样一种积极、正面的引导力,功德无量,创意写作已成为一种善举,并带领青少年开启美丽人生的第一步。曹文轩同时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签名赠书《倾听未来的声音》,他勉励获奖者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坚持独立的思考、纯粹的写作,因为这是惠及一生的习惯。

       “北大培文杯”作为高规格的国内青少年文学赛事之一,自2014年起已举办两届。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将大赛的影响力推向了新起点。大赛将继续努力奋进,以创意带动创新,让青少年为自己的青春赢得骄傲,也为青春文学赢得骄傲,更让提倡创意创新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释放创新的激情,成就彼此的教育梦想。


合影.jpg

合影


友情链接